人不可貌相,在现实中不能够完全做到。从总体上看,容貌对人的社会交往以及他的命运是有一定的影响的。
常言道:“人不可貌相。”又说“鸟美在羽毛上,人美在心灵上。”可是,在实际生活中,“美貌效应”的现象却极为突出:人们见到长相俊俏的孩子,会由衷的喜欢,赞不绝口,亲切热情。孩子的父母更是喜不自胜,恩宠有加。相反,人们对相貌一般的孩子,尤其是长相丑陋的孩子,则缺乏热情,甚至冷淡、歧视、挖苦。成人之间也是如此。相貌漂亮的人,尤其是年轻的女子,会在人际交往、婚姻等事情上博得他人的青睐,激起他人的热心,事情往往很好办。相比之下,相貌不佳者就没那么“运气”了,他们甚至会处处碰壁,心灰意冷,苦恼不堪,羞于见人,自卑心理严重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,也可以对人类喜欢美进行解释。他将美的需要置于一个很高的位置上,认为美的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需要。也许正是因为美的需要是人类的需要,人们才通过爱美来表现人的本质力量,并且让爱美的心愿毫不掩饰、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人们的生活中。
美的女性人体会产生审美作用。它使男子头晕目眩,激起他们的自然感情,甚至丧失判断能力,使铁石心肠软化,做出出人意料的决定,超越传统的准则。
斯拉维伊科夫在他的古代诗歌中,重现了古代传说中雅典执政官审判艺妓弗丽娜罪行的场面。激愤的人群大嚷大叫:“处死她,处死她!”严厉的法官已确定无疑地判决她死刑。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,弗丽娜的辩护人基彼里德果断地从她肩上取下了紫红色的长衣。弗丽娜美妙绝伦的身体呈现在大家眼前。顿时法官和沸腾的人群就像突然凝滞一样,变得鸦雀无声。他们被这位艺妓惊地目瞪口呆了。斯拉维伊科夫的诗中说:“神圣的形体刹那间发射出静谧清丽的光彩。人群,刚刚还在怒吼:将这位高傲的艺妓处死!忽然间,全都哑口无言,沉醉于对美的欣赏中。”
美貌有时具有使人震惊的力量。在生活中,美丽的外貌常常使我们赏心悦目、心旷神怡。在这不知不觉的视觉享受中,我们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,乃至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定。
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“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。”根据一项研究,长相好看的人比相貌平平的人挣的钱更多,拥有的工作更让人羡慕,而相貌平平的人比相貌丑陋的人又会好一些。对加拿大人做的一项调查发现,好看的人比丑陋的人挣的钱要多75%。同样的背景下对管理职位的申请,漂亮的申请者比相貌平平的申请者赢得的职位级别要高。还有一项研究发现,在西点军校,相貌堂堂的学员毕业时被授予更高的军衔。这些例子似乎都说明,容貌对于在人际交往中是否给别人好感,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那么,人们喜欢或者不喜欢一个人,为什么要依据他的容貌呢?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:首先,我们从各方面感觉到,漂亮的人才值得爱。在一般的电影或电视中,被爱的人总是漂亮的人。这给人一种感觉,似乎漂亮的人更值得人爱。另外,喜欢同漂亮的人在一起,还因为这使我们有一种沾光的心理——在别人面前显得更光彩。有时候只因为有一个漂亮的异性在身边,就会受到别人积极的评价和羡慕。此外,由于晕轮效应,我们错误地以为漂亮的人还有其他方面好的属性,而事实却不一定如此。最后一个原因,很简单,我们对漂亮的人看着舒服,可以沉湎于美的满足之中。
由于相貌是我们见到人时所看到的第一个特征,不可否认,它在人们相处的开始阶段特别重要。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他们一连四天将人们聚在一起,每次聚一个小时。第一天,研究人员认为接受实验者对于美的评判有32%来自外貌,20%仍来自对内在的了解。第二天,情况改变了,评判中的23%来自外貌,而33%来自对内在的了解。第三天,这一比率为26%/34%,而第四天,也就是最后一天,则是23%/58%。这个实验证明,随着人们的逐渐熟悉,外貌对于相互印象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小,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所喜欢的人在我们眼中要变得更好看一些。